当前位置:子猫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热门13篇

|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第1篇世界各大区域经济状况:一、东亚: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二、东南亚:1、世界上的热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热门13篇,供大家参考。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热门13篇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第1篇

世界各大区域经济状况:

一、东亚:

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

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

二、东南亚:

1、世界上的热带经济作物区: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国);

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

4、工业发展迅速;

三、中亚:

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1)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积大;

b.光照充足;

c.温差大;

(2)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

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

四、西亚和北非:

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2、特产: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榄油;

(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

(4)伊拉克椰枣;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热带经济作物;

2、采矿业;

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

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

六、西欧:

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

3、旅游业发达;

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七、北美:

1、农业-高度机械

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

八、拉丁美洲:

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第2篇

知识摘要

1、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地壳结构的特点。

2、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岩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

3、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理解地壳运动及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地球内部

1、地壳

(1)分层

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

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

(2)结构特征

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2、地幔

3、地核

二、岩石圈

1、范围

2、组成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三、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
断层。

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第3篇

一、问题

高一新生处于初中和高中、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衔接、过渡阶段,无论是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心理和生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问题。就高中地理学习方面,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心理层面上的问题主要有:

1、中考形势对地理学习影响的思维惯性;

2、高一课程学习负担与学生学习精力的相对矛盾导致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倦怠。

学习层面上的主要有:

1、“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薄弱与高中地理必修1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的反差;

2、以上及“教育新政”背景下,课时安排与教学质量保证对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处理的影响;

3、高一新生自主学习的养成进度与高中地理学习效果的“马太效应”。

心理层面上的问题,可以在开学伊始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门课程,高中地理的特点和地位,树立学生学好高中地理的信心和决心。而学习层面上的问题,就需要在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当中,通过课堂教学、作业系统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等方面,从教学情境创设、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培养等角度潜移默化,力图解决问题,令学生不以高中地理为畏途。否则,积重难返,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事倍功半,甚至丧失学习的兴趣。以下就学习层面上的问题谈一谈笔者的一些教学实践和思考,以抛砖引玉。

二、对策

问题1:“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薄弱与高中地理必修1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的反差。

相对于高一新生,地理学习遇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难点是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那么,初中的“基础地理”部分中的经纬网知识的掌握是学好“地球的运动”的前提。因此,就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并通过实物地球仪演示、FALSH动画播放、地理图表的读图分析、地理规律与原理的归纳、演绎和多媒体幻灯片投影等方法或形式形象直观而又不失理性的弱化该知识点对高二才学习的立体几何思维上的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课时学习第一目“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之前先回顾经纬网知识。回顾经纬网应循序渐进,通过演示,由感性的引导过渡到理性的归纳再归为空间思维的建构,为第一目乃至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思维基础。

首先,从“次品”地球仪认知在地球基本运动中地轴北端的空间指向,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如此,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了一个基本的感性认识。

其次,按地轴→极点→经线→纬线的顺序在地球仪上逐一指示并通过同步的侧视图投影来明确经纬线在地球仪上和侧视图中形状、大小关系和指示方向等方面的特点及差异。简短的八个字的记忆,目的是能让学生再现经纬线的空间形态:地球自转轴——地轴→地轴与地球仪表面的交点——极点→地球仪上连接极点的线——经线→地球仪上与经线垂直的线——纬线。

再次,对照实物地球仪来认识俯视图。考虑到知识容量、难度以及教学进度,可暂时简化认知的过程,并提醒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参照《地理图册》第10页上的俯视图。

最后,在经纬线认知的基础上示图认识经纬度并列表比较经纬线的形状、大小关系、指示方向、度数以及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第一目“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完成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异同的比较。通过演示,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在地球自转中,地表某点就是沿着其所在纬线圈运动,从而对地球自转角速度与线速度特点的掌握不仅仅是对教材图“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上数据的归纳,而是更进一步的理解记忆。并且为第五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中昼夜长短变化本质上的理解埋下伏笔。至于公转速度特点也是从运行轨道着手,运用《地理图册》第10页上“日地距离与地球公转速度的关系”一图绘制的原理——开普勒面积定律去理解记忆。相对教材15页活动2的表格而言,添加“轨迹”一项,就能对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特点有个清晰的认识。

在第五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习中,一方面,以动画演示、生活现象和图“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读图归纳的形式来认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另一方面,从变化的本质来理解。例如,在昼夜长短变化的学习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系统的、理性的去挖掘其变化的本质: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晨昏线空间位置摆动→昼弧/夜弧→昼长/夜长。其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晨昏线空间位置摆动”的理解,在之前“太阳直射点”与“晨昏线”的学习中已经做了铺垫。

“太阳直射点”部分的铺垫: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

如上图,L为地表A点地平面,与球半径R垂直于A点;若A点为太阳直射点,接受太阳垂直照射,则L与图示太阳光线(直射光线)垂直于A点。

所以,图示太阳直射光线与球半径R位于同一直线上。换句话说,太阳直射光线指向地心,与地表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晨昏线”部分的铺垫: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那么,晨昏线的空间位置符合哪两点才能作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观察教材图后,比较容易得出结论: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因此,学生容易接受“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直射光线始终垂直于地心”这一论断。那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晨昏线空间位置摆动”就不难理解了。至于“昼弧/夜弧=昼长/夜长”,结合地球自转特点中增设的“轨迹”一项,一般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对地理现象及其规律既可以表象又可以本质的认知。

问题2:课时安排与教学质量保证对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处理的影响

江苏省“五严”新政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课时的安排是固定的,习题的评讲、旧知的回顾、新知的学习就需要统筹规划好。为保证教学质量,除了对教学设计精心准备,还要正确、果断处理课堂生成。前者有效引导后者,而后者升华了前者,两者相辅相成,方能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相长,没有或者未能引导学生高亢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正确的学习方向、恰当的学习方法,教学预设如同虚设,课堂生成徒劳无功,有效教学如同镜花水月。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预复习的督促与检查、学习评价的过程化是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例如,在“时差”教学中,播放电影《环游地球80天》片段(01:50:54~01:52:06),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每经过一个时区,路路通(成龙 饰)就要把福特先生的手表调快一个小时?为什么福特先生最后意识到只是过去79天而不是起先的80天?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再如,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教学中,我用两张硬纸板、一只铅笔和一根尼龙绳来代表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地轴和直射光线让学生演示地球“斜着身子”、“站直着”和“平躺着”三种情况下的绕日公转,使之感性认识黄赤交角的存在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在学生动手参与、用心观察和动脑思考的多感官的活动中意识到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并制约着移动的范围,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学生预复习的督促与检查的效果在于持之以恒的决心。督促是前提,是保障,而检查是催化剂。发挥催化剂的功效,一是名至实归,二是讲究技巧。其精髓在于检查本身的多样化、综合化和人性化,不能令学生反感,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制宜。对于重难点知识,预先告知学生,要求预复习,并要求完成以知识结构为形式的预复习作业。至于检查,我一般是采取校信通告知家长督查、课前收查、课上抽查、课后询问等方式,点、线、面相结合,有层次、有重点的去检查。

问题3:高一新生自主学习的养成进度与高中地理学习效果的“马太效应”

“教”是为了“不教”,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高效学习的保障,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行为方式之一。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片面一点说,学习主体意识的存在不仅仅是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而在于课余是否有自主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意愿。

从高一新生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没有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杂乱无序,最终流于形式,收效甚微;错误的引导,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变相违背了自主学习的初衷。我目前的方案是设计一份“周末自主学习资料”,力图从读、思、练的角度,分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借助校信通联系家长,从而取得家长的协助、支持与关心,督促学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以填补校外管理的漏洞。

“周末自主学习资料”设计的框架如下:以节为单位设置“课程标准”、“学习要求”和“要点回顾”;以章为单位设置“巩固练习”和“能力提高”。“课程标准”和“学习要求”以读为主,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点回顾”以思为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练习”以“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用以自检和反馈;“能力提高”采用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更上一层楼。以下摘录“周末自主学习资料”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要点回顾”中的第9点和第12点:

9、昼夜长短的变化(图部分)

a,此变化是时空变化,从本质上去理解为宜:昼长/夜长=昼弧/夜弧,其来龙去脉:自转和公转→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晨昏线空间位置摆动→昼弧/夜弧→昼长/夜长。

b,极值的时间与范围

c,昼长的比较(以同一时刻,两地的比较为例):

其一:读图,见a(纬线和晨昏线→昼、夜弧→昼弧/夜弧=昼长/夜长);

其二:日期→季节(冬?夏?)→昼长是长?短?(生活经验,有木有。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如果是同半球地点的比较,那么请继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或者越短(童靴,你想:赤道永远是昼夜等长滴,而极地是出现极昼或者极夜现象滴,也就是说由赤道到极地,随着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状况由“昼夜等长”过渡为“极昼或者极夜”。好吧,我承认我有点唐僧,我还要举例解释。今天是9月7日,比较下面2组城市的昼长:上海和悉尼、北京和上海。今天是9月7日,位于春分到秋分之间,处于北半球夏半年当中,夏季嘛,北京当然昼长夜短咯;而南半球澳大利亚的悉尼是冬半年,昼短夜长。故,昼长北京﹥悉尼。再看第二组,北京、上海都在北半球,都是昼长夜短,既然北半球昼长夜短,那么极地出现的是极昼还是极夜现象呢?!对!你的智商很正常,昼长夜短的极致当然是极昼了!从赤道的昼夜等长向北过渡到北极地区的极昼,昼长由12小时过渡到24小时。故,北方北京的昼长比南方的上海更长。终于解释完了,o(∩_∩)o)

12、在第9点昼长比较的举例中,我尝试在文字表述上贴近学生,至于是否得体有效,有待实践的检验。而在第12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中,虽然没有细化,甚至于“区时计算(换算)”、“偏移的规律”诸如此类的考察重点都没有标注其中,但个人觉得已经初步达成我的目的: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正视高一新生在地理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研究,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并有意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以此为契机,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两个方面,努力构建有效教学,推动新课改的深度发展。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第4篇

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

特点:有限性;
利用潜力的无限性;
分布规律性;
整体性。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
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强烈的上升运动;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

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
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第5篇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之分。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不连续面: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它们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

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面,其中莫霍界面位于大陆部分地下33千米处;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有明显增加;而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而横波完全消失。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第6篇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
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
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
水汽和尘埃;
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
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
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
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
保证地球适宜温度;
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
海陆之间)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阳坡、阴坡;

④迎风、背风坡。

4、影响雪

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
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第7篇

一、重点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
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
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
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烈的太阳活动显示;
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北极逆时针;
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
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
北半球右偏;
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
洋流;
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
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
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第8篇

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边界类型    地区    交界处板块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内部    红海    印度洋-非洲    大西洋    亚欧、非洲-美洲    冰岛(属大西洋海岭)    亚欧-美洲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亚欧    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    非洲-亚欧    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    太平洋-亚欧    落基山脉    太平洋-美洲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美洲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一般状况)    地形倒置现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    成为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气构造建隧道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    成为谷地    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

   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    

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沉积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使谷地加深加宽,形成沟谷纵横的流水侵蚀地貌    泥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等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第9篇

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
利用潜力的无限性;
分布规律性;
整体性。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
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强烈的上升运动;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
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第10篇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图,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第11篇

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1500---20xx)

2、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3、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雨(5月---9月)季,旱季(10月----次年4月)

4、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性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港口城市和棉纺城孟买,城市和麻纺城加尔各答,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泰国首都曼谷,缅甸首都仰光、越南的首都河内、港口和工业中心胡志明市、老挝的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我国海南省的海口、的旅游城三亚,台湾港口高雄。历史名城台南,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第12篇

一、东亚:

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

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

二、东南亚:

1、世界上的热带经济作物区: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国);

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

4、工业发展迅速;

三、中亚:

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1)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积大;

b、光照充足;

c、温差大;

(2)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

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

四、西亚和北非:

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2、特产: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榄油;

(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

(4)伊拉克椰枣;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热带经济作物;

2、采矿业;

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

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

六、西欧:

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

3、旅游业发达;

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
瑞典:森林业;

七、拉丁美洲:

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第13篇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推荐访问:知识点 高一 必修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热门13篇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热门13篇)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大全

热门排行

参加核酸采样工作心得5篇

参加核酸采样工作心得5篇参加核酸采样工作心得篇1新一轮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市人民猝手不及

援藏干部表态发言多篇 援藏工作心得的精简句子

援藏干部表态发言目录第一篇:援藏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第二篇: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表态发言第三篇:在干部大会上的表态发言第四篇:挂职干部表态发言第五篇:选派...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书报告15篇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读书报告15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

2024现实表现情况14篇

现实表现情况本人通过学习、查摆、对照,并充分认识到,“四风”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四风”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表态发言

同志们:刚才,**同志就做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工作作了动员讲话,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到位。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省第十一次党...

2023年成人高考作文万能套用(3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学习笔记4篇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学习笔记4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学习笔记篇1不忘初心

2024政治生态研判分析报告3篇【优秀范文】

政治生态研判分析报告根据县纪委、县监察委员会的相关工作要求,对20xx年县自然资源局的政治生态分析报告如下:1、基本信息县自然资源局是在原县国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测试参考答案 乡村振兴项目实施

当前位置:文档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测试参考答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测试参考答案《乡村振兴战略》在线测试题级答案欧阳学文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

2024年换届当选支部书记表态发言14篇

换届当选支部书记表态发言新当选总支书记表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在党委的支持和关心下,师宗联社机关党总支今天正式成立了,在此我代表新当选的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