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子猫文秘网 >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3篇

【篇一】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

中外诗歌比较之我见

中文10801班 张艳丽

中西诗歌有着很多的异同,最普遍的看法就是,中国诗歌含蓄,西方诗歌奔放。这种看法深入人心已久,但也有其局限性,因为这只是就风格这一个层面来说的。还有诸如内容、意象、哲理思考、美学原则等很多可比之处,因此,对于这二者的比较,有多个方面。

首先是不同的历史传统。大致地说,西方重叙事诗,比如荷马史诗;
但有向抒情诗发展的趋势,如萨福、品达等。中国诗歌重抒情,《诗经》、《楚辞》无不“诗言志”,叙事诗就少很多了。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像西方“英雄史诗”那样大规模的叙事诗呢?因为,中国文学歌颂英雄,不是用诗而是用历史、小说来歌颂,并且中国自古以来认为,诗的功能在于抒情,陶冶情性,而不在于叙事。再者,西方民族生性好动,其理想的人物是英雄;
中国民族个性好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

第二,中国诗歌和西方诗歌都有着很丰富的田园诗作。中国古代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西方也有维吉尔、斯宾塞等人。中西隐逸诗人,都有不满现状,逃避现实,归隐田园,自寻乐趣的倾向。所以中西山水田园诗,都表现了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和赞美,表现了中西诗人向往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但二者也有差异。茅于美《中西诗歌比较研究》曾说,西方田园诗多写牧民生活,中国侧重农民生活,西方田园诗多写爱情主题,中国的田园诗往往涉及政治;
不同的宗教观念:西方诗人受基督教影响,置身大自然时会情不自禁感到上帝的存在,中国田园诗中,缺乏那种具有原罪意识的宗教情绪,求心理平衡的老庄思想时有反映;
表现了不同的哲理思考:西方田园诗除了上帝和爱情之外,还常表现一些发人深思的哲理;
中国诗人的哲理思考往往涉及宦海浮沉,穷通蹇达的个人遭遇,或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

第三,各呈异彩的爱情诗。纵观古今,爱情一直是文学、戏曲、影视等媒介表现的重头戏,中国是这样,西方也不例外。中西爱情诗都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有《诗经》,西方有古希腊时期的萨福等人,且都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而冲突阻力的发展过程,尤其以漫长的封建时代为甚。两者的差异表现在,一是数量上的不同,爱情诗在西方诗歌中的比重,比它在中国诗歌中的比重大得多。二是主题上的差异,中国关于“婚后恋”、“死亡恋”的诗比较多,如《钗头凤》、《长恨歌》等;
而西方关于“婚前恋”、“婚外情”的诗较多,如萨福的《相思》等。三是情感或情调上的差异,中国情诗多写“怨”情,多悲苦与悲愤之情,多“悼亡诗”而少“求爱诗”;
西方则多写“慕”情,多“求爱诗”而少“悼亡诗”,多欢快幸福之情。四是情景上的差异,中国多是闲庭深院、沉香亭畔、月影阑珊;
而西方多是碧草如茵之大地,月光皎洁之林间,白雪皑皑之小径,浪卷细沙之海滩。五是风格很不相同,即众所周知的,西方爱情诗多采用一种开放式的、奔进的表现方法,笔调直率、大胆,往往先写景,然后让感情一泻而出;
我国的古典爱情诗则主要使用含蓄蕴藉的表现方法。

钱钟书先生在《七缀集》中说;
“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色彩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仍是古典的;
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的。”究其根源,大体上有三种:一是社会与文化根源,二是不同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三是不同的诗歌价值观。

总之,关于文学有没有标准,应该以何为标准,尚且没有定论。毕竟文学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很难有很明确的界限,加之诗歌语词凝练、结构跳跃、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较其他的文学体裁更难把握,所以我们只能找出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加以分析比较。

【篇二】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

〔教育扶贫之我见〕






教育扶贫之我见

扶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彻底稳定消除贫困,笔者以为须从根源入手,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

国家要拔除贫根,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需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技能培训、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多管齐下。教育扶贫就是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环境,解决人的素质先脱贫,转变一些贫困人群的“等靠要”观念,引导贫困农民家庭主动发展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治愚”和“扶智”,根本就是发展教育。相对于经济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等,“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牵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可以说,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就是扶贫攻坚战中的最短板,扶贫攻坚就是要克服教育这块“短板”。
高质量的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和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毕业后就可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治贫先治愚,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只要有了文化和知识,发展就有了希望。

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并采取了一系列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切实举措。通过发力教育扶贫,在助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同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社会活力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有信心看到,贫困地区将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根除贫困。



【篇三】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

山西师范大学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教育本质之我见

学 号

姓 名 贾志会

年 级 2009级

专 业 教育学

指导教师

姓名 贾志会 学号

论文修改意见

指导老师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一、论文题目:教育本质之我见

二、论文内容:

1.引言引入论文主题

2.列举各种教育说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提出自己观点

3.教育本质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教育本质中就包含了教育与社会发展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三边复杂关系。在近代西方的教育思想中,也有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反映着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复杂关系。

4.人类发展需要教育,社会发展也需要教育,教育与人类同在,与社会共存。教育是人类营谋社会生活的手段,教育也是推进社会前进的工具。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与经济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和与文化的关系。

5.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功能就是要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要促进社会发展,还是通过人的参与来实现的。因此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也可以称为教育学中的课题,而人又具有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两个方面。

6.总结全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社会生活的永恒的和普遍的范畴,这是教育的普遍性,它与社会共存,与人同在,是各个社会所共有,人所必需。

论文内容提要

“ 教育是什么”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话题。33年间,教育的本质问题,一直在讨论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至今日,又有许多新的问题提了出来,如教育产业化、教育民主与公平等问题,乃至出现百家争鸣之势。但是这些争论都离不开教育与社会发展和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个三边关系。在近代西方的教育思想中,也有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反映着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复杂关系。分析与解读这组复杂关系,对于认识教育本质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在动物中,特别是高等动物中,也有老对幼的养育和训练行为,但都属于本能活动,代代相传,没有经验的积累和发展。人类则不同,他不仅通过语言,而且通过文字,把经验积累起来,传递下去,这样才有了日后的文明和进步。因而人类发展需要教育,社会发展也需要教育,教育与人类同在,与社会共存。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与经济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和与文化的关系几个大的方面。再者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功能就是要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要促进社会发展,还是通过人的参与来实现的。因而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就成为教育学中的又一重大课题。总而言之,教育就是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使人在推进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作用。同时教育也是社会生活的永恒的和普遍的范畴,这是教育的普遍性,它与社会共存,与人同在,是各个社会所共有,人所必需。

关键词 教育本质;
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1

第二章 教育本质概念的思考……………………………………1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和人的三边关系……………………………2

3.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

3.1.1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3

3.1.2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3

3.1.3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4

3.2 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5

3.2.1 人的自然本质与教育……………………………………5

3.2.2 人的社会本质与教育……………………………………6

第四章 总结语……………………………………………………7

参考文献……………………………………………………………8

教育本质之我见

第一章 引言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从1978年开展讨论,至今已有33年。对问题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越来越深入,但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以至有的学者感叹说:从事几十年的教育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什么是教育?似乎越来越茫然,不知所云。这说明教育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从广义的教育而言,每个人从生到老,都在受教育之中,人人对教育都有发言权。但要对教育下一个确切的、科学的定义,又非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们再试图谈谈 “教育是什么?”这个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

第二章 教育本质概念的思考

本世纪以来我国许多教育人士对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过不少有益探索,出现过许多有关教育的定义,如:

(1)《中国教育辞典》(1928:)“教育之定义,有广、狭二种:从广义言,凡是以影响人类身心之种种活动,俱可称为教育;
就狭义而言,则唯用一定方法以实现一定之改善目的者,始可称为教育。”

(二)《教育大辞书》(1930):“广而言之,感足感化身心之影响,俱得云教育。只称其结果,不计其方法”;
“狭而言之,则惟具有目的,出以一定方案者,始云教育。其中亦分二类:(1)对象及限期有定,其功效又可以明确表出者;
(2)反是,前者指学校教育,后者指社会教育。”

(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这个词有时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四)厉以贤主编的《现代教育原理》(1988):“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中国古今的教育思想中,长期存在着从社会需要论教育的观点,如《学记》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我国长期的革命中,又强化了这种思想,而且突出了“教育是阶级斗争工具”的社会职能,以至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这一思想走向扩大化,直至扭曲,“文革”中的表现是最具代表性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政治和思想路线,确定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教育战线上,1978年开展的教育本质问题的大讨论,实质上是从对教育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左”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对传统的“教育是上层建筑”说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教育是生产力说,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说,是特殊范畴说等。我们认为以上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意义和实质,但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还不够确切和全面。

33年间,教育的本质问题,一直在讨论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至今日,又有许多新的问题提了出来,如教育现代化问题、教育产业化问题、人力资本理论问题、教育的公平与民主问题、教育对象的主体性问题、终身教育问题、后现代教育思潮问题,等等,都一一提上日程。这些问题为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出现百家争鸣之势。看来,教育本质问题,还将继续争论下去,有的问题,在后面将有所论及。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和人的三边关系
  从无数的定义和不尽的争论中,可否给教育下这样一个定义呢?“教育是培养人的各种社会活动”,或者说“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的社会活动”。这个定义如果可行的话,在教育本质中就包含了教育与社会发展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三边复杂关系。在近代西方的教育思想中,也有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反映着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复杂关系。下面就这个问题分别加以阐述。
3.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在动物中,特别是高等动物中,也有老对幼的养育和训练行为,但都属于本能活动,代代相传,没有经验的积累和发展。人类则不同,他不仅通过语言,而且通过文字,把经验积累起来,传递下去,这样才有了日后的文明和进步。因而人类发展需要教育,社会发展也需要教育,教育与人类同在,与社会共存。教育是人类营谋社会生活的手段,教育也是推进社会前进的工具。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社会的两大生产,即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这两种生产的进行都离不开教育。教育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永存,教育也永存。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与经济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和与文化的关系几个大的方面,下面对这三个方面作些简述。
3.1.1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性质,教育又反转来为其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这是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
  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划分教育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古代教育和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现代教育;
以生产关系来划教育,就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不同性质的教育。这两种划分法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也可以二者兼而用之。我国现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既有与资本主义相同的现代化教育的特点,又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社会主义的特色。我国所实行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教育,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共同制约下,结合中国实际的产物。它既不能脱离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要求,又不能违反为人民服务的公益性的特点。因而我国当前的教育不能不受产业化的影响,又不能完全走产业化的路,这就是当前如何办教育所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从教育的现代化来说,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有共同要求,因而可以引进和学习。但从其指导思想来说,我们又具有社会主义的特色,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我们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
  人力资本理论,被西方经济学家视为20世纪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是“经济史上的革命”。

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推动了教育迅猛发展和人员质量的提高。

3.1.2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同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生产关系具体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具有阶级性的特点。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利用教育进行统治,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讲的就是这个问题。被统治阶级也利用教育来反抗统治,维护自身的利益,所谓“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历史事实。所以说“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情况下,教育是有这个功能的。但不能把它扩大化,更不能把它扭曲,把阶级斗争引向邪路,这方面的教训应当牢牢记取。当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已从革命斗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之后,“科教兴国”就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功能。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多次报告和讲话中,都反复地讲到教育的重要性问题,这些讲话、指示,已为大家所熟知,不再赘述。
  当前教育的公平和民主问题,是教育与政治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如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别问题、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问题、择校问题、弱校的提高问题、高考的改革问题等,都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所应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都应从实际出发,逐步给予恰当的解决。
  再如终身教育问题,这是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提出的要求,也是人口结构不断变化提出的问题,建立“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教育体制,也是教育改革的措施,这个问题已写进我国的教育法中。
  阶级斗争已成过去,但社会集团的差别仍然存在,这种存在可能还要长期延续下去,如果处理欠当,也还有扩大差别的可能,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而教育的公平、民主问题,一定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想尽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3.1.3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教育改革中更为复杂和更为直接的问题。
  从广义的文化来说,教育也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教育又是文化继承、保存、传递和创新的重要手段。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民族文明的标志,它对于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加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经五千年文明发展而不衰,在于有自己的民族文化。
  讲到民族文化,儒、道、墨、法、名、兵等各家都有各自的贡献,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家,其仁义、忠恕、中庸之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中,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准绳;
它的教育经验和师道传统,已为历代名师所遵从;
它的“以仁为本”的思想,同当代的人文主义思潮相契合,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都在发挥着重大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包的民族,在近代“废科举,兴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又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在教育上影响较大的,一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一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这两种教育思想一直影响到当代的教育改革,且还在以不同形式被争论着。
  在当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时代特点的影响下,如何处理好中与外、古与今的关系,又是摆在我们教育改革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要把这篇文章写好。先进文化无国界,各国文化有特点,这就是处理国际与本土化关系的基本原则。
  当前已进入到信息时代,网络文化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缩短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扩大了大脑的功能,拓宽了个人的视野,加快了发展的速度。教育科研网络的建立,为教育科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教育除了与经济、政治和文化有广泛联系,并受其制约外,它与如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着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教育还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相对的独立性。我们讲教育的作用,一般是指其正面影响而言的,但不正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也会起反面的作用,教育者对此也应引以为戒。
3.2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功能就是要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要促进社会发展,还是通过人的参与来实现的。因而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就成为教育学中的又一重大课题。
  人有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两个方面,但人的主要特点是其社会性。下面就这两个方面及其与教育的关系做些简要说明。
3.2.1 人的自然本质与教育
  人的存在首先表现为自然实体,即人的肉体结构,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脑和各种感官。“人有两件宝,双手与大脑”,大脑是人的高级神经系统,它指挥着人的双手和各种感官运作,创造出各种奇迹,使人成为“万物之灵”。通常所说的“遗传素质”,就是指的人的这些自然实体,它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

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有“上智”,也有“下愚”,有天才儿童,也有弱智儿童,这是少数,多数是一般儿童。就一般的儿童来说,要没有先天的缺陷,就具备了向各方面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性,关键在于良好的环境和教育。
  儿童有年龄特征,又有发展的最佳期,教育者要很好的掌握这些,适时地促进其发展。即使是天才儿童,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其优越素质也无法得其发展,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中提供了很典型的例证。相反的,一些先天具有缺陷的儿童,在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下,其缺陷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如一个聋哑儿童,可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发展来加以补偿,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教育和训练。可见遗传素质只是提供了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但能否得到发展?发展的程度如何?端赖教育与环境。
3.2.2 人的社会本质与教育
  上面所说的人的遗传素质,只是人发展的先天条件,是发展的物质基础,但人的发展主要决定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它是人的社会性的具体体现。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点“几希”就体现在人的社会性上,也就是他所说的“人伦”和“仁义行”。所以先天素质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后天品德的形成更离不开教育。人的思想和行为,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打上了社会的烙印。正是由此出发,马克思才提出,人的本质从其现实性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里说的是“一切社会关系”,而不是阶级关系,包括了亲子关系、夫妇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教育工作,就是要为全面的处理好这些关系服务。

人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发展,但每个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又离不开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即主观能动性的参与。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在同一的教育影响下,在不同的教育对象中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有的受教育者接受了,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有的未被接受,甚至有的还产生了逆反心理,其效果适得其反。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越讲越引起对方的反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教育对象,做到“因材施教”,创造教育良好情境,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
第四章 总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就是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使人在推进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作用。同时教育也是社会生活的永恒的和普遍的范畴,这是教育的普遍性,它与社会共存,与人同在,是各个社会所共有,人所必需。教育又是历史的范畴,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教育具有一定的阶级性,这是教育的特殊性。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是极普通,又是极复杂的。从广义的教育来说,是人人所共享,而且终生在受教育,并担负着教育子女的义务,人人对教育有发言权。但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又是极复杂的,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要求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而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对待,方能体现出教育的应用功能。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学本质 上海 世界书局,1935.
  [2]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张仲实。译 上海:新中国书局,1949。

[3] 艾慧.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J].集团经济研究, 2007(1,下)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5] 陶行知 教育周刊 山西出版社 1989.6.

[6] 《中国教育词典》1928

[7] 《教育大辞典》 1930

[8]《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1985

[9] 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

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推荐访问:浅析 我见 教育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 浅析比较教育之我见 《比较教育评论》

热门排行

2022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主持词及表态发言(全文)

尊敬的驻点指导组xx组长、同志们:为巩固提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环节成果,按照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查纠整改阶段工作计划安排,经报上级党委批准同意,今天我...

公安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题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完整)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整顿第二阶段工作开展及第一阶段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根据《公安局队伍教育整顿专题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要求,xx公安局决定召开队伍教育整顿...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一阶段工作综述【优秀范文】

这是一次全面系统的洗礼。这是一次初心使命的锤炼。完整准确贯彻全国、自治区、x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在x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三指导组指导下,xxx...

X县公安局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总结(精选文档)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xxx县公安局党委始终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强举措、最实作风推进学习教育、查纠整改和总结提升各环节工作,队伍教育整顿取...

爱教育读书心得300字(五篇)【精选推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

2022年在机关作风纪律整顿工作会上讲话

这次会议是局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大会,主要任务是:从即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作风纪律整顿及集中学习整训活动,主题是“严纪律、转作风、...

2023年实践教育总结汇编22篇(范文推荐)

实践教育总结第1篇时间过的真快。从三月中旬至今,一转眼我已来柳八个月,在—船实习将近八个月。在这11个月里有苦有甜,有不安有欣慰,同时又有感动,而现在则...

2023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完整版】

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意见》,为扎实开展好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的主题...

纪委监察局机关作风整顿实施方案工作作风整顿实施方案

监察局是地方政府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民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与中央政府的监察部、省、自治区政府的监察厅对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纪委监察局机关...

2022年度度作风纪律整顿动员部署会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2020年度作风纪律整顿动员部署会,刚才XX传达学习了整顿安排,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第一,我讲一讲为什么要转变作风一是作风...